與電子胃鏡類似,是一種帶有微型攝像頭的器械,腹腔鏡手術就是利用腹腔鏡及其相關器械進行的手術: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將腹腔鏡鏡頭(直徑為3~10mm)插入腹腔內,運用數字攝像技術使腹腔鏡鏡頭拍攝到的圖像通過光導纖維傳導至后級信號處理系統(tǒng),并且實時顯示在專用監(jiān)視器上。然后醫(yī)生通過監(jiān)視器屏幕上所顯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圖像,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分析判斷,并且運用特殊的腹腔鏡器械進行手術。
腹腔鏡手術多采用2~4孔操作法,其中一個開在人體的肚臍上,避免在病人腹腔部位留下長條狀的疤痕,恢復后,僅在腹腔部位留有1~3個0.5~1厘米的線狀疤痕,可以說是創(chuàng)面小,痛楚小的手術,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鑰匙孔”手術。腹腔鏡手術的開展,減輕了病人開刀的痛楚,同時使病人的恢復期縮短,是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一個手術項目。
女性不孕癥的原因中,有15%~30%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癥所引起的,30%~40%是由于輸卵管阻塞或是粘連引起的輸卵管狹窄造成的。導致輸卵管堵塞最常見原因是輸卵管或盆腔腹膜炎癥所致。當輸卵管由于淋球菌感染、結核菌感染、衣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或其它細菌感染,使輸卵管發(fā)炎時,可破壞輸卵管內膜上皮組織,使輸卵管閉塞,炎癥可以使輸卵管粘膜破壞而形成瘢痕,引起管腔狹窄或阻塞。輸卵管阻塞直接導致精子與卵子無法結合,而引起不孕。
隨著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目前,腹腔鏡已成為女性不孕癥必不可少的檢查和治療手段。腹腔鏡技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它使醫(yī)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盆腔及腹腔內的組織和臟器情況,可以迅速明確診斷,還可在腹腔鏡下進行必要的手術治療。腹腔鏡直視下可進行輸卵管通液術,通液量大,疏通效果好;同時也可在輸卵管傘部行造口術,消除傘部積水、粘連、盆腔粘連分離,實施卵巢巧克力囊腫剝除術、多囊卵巢打孔術,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因其他手術造成的各種損傷,且住院時間短,手術安全,恢復快。在現(xiàn)代領域被稱為“保存生命質量的手術”。在實施腹腔鏡手術的同時,也可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灶剔除或將輕微的輸卵管粘連分解和分離,不影響輸卵管功能,使女性受孕的機會大大增加。
發(fā)展歷史
1901年,俄羅斯彼得堡的婦科醫(yī)師Ott在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窺陰器到腹腔內,用頭鏡將光線反射進入腹腔,對腹腔進行檢查,并稱這種檢查為腹腔鏡檢查。同年德國的外科醫(yī)師Kelling在狗的腹腔內插入一根膀胱鏡進行檢查,并稱這種檢查為腹腔鏡的內鏡檢查。1910年瑞典斯德歌爾摩的Jacobaeus首次使用腹腔鏡檢查這一名詞,他用一種套管針制造氣腹。1911年美國Johns Hopkins醫(yī)院的外科醫(yī)師Bernhein經腹壁的切口把直腸鏡插入腹腔,用發(fā)射光做光源。1924年美國堪薩斯的內科醫(yī)師Stone用鼻咽鏡插入狗的腹腔,并推薦用一種橡膠墊圈幫助封閉穿刺套管避免操作中漏氣。1938年匈牙利的外科醫(yī)師Veress介紹了一種注氣針,